产品中心

PRODUCT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中心

2025-09-10

作者:小编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10 13:38:59

  

2025-09-10

  “做研发要耐得住寂寞,成果从来不是‘急’出来的,是‘磨’出来的。”谈起对科研工作的看法,深耕新材料研发应用近20年的谌继宗用这样一句话作了总结。

  谌继宗是广东恒申美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恒申美达”)产品研发中心材料改性研究主管,对新材料研发及改性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,参与的研究成果曾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,并多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、江门市科学技术奖。

  在市政协的平台上,谌继宗也发挥市政协委员的作用,积极履职,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,用一份份提案,发出行业“好声音”,为江门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。

  “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挑战,千百次实验可能都会失败,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。”这是谌继宗从事新材料研究工作多年的写照,也映射着他的成长。

  谌继宗在湖北读大学期间,选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,并掌握了包括高分子材料在内的有机精细化学品基本合成、改性等相关专业知识。

  2005年,大学毕业的谌继宗来到轻工纺织业基础较好的江门,在开平一家涤纶公司工作一年后,进入恒申美达,开启自己长达近20年的新材料研发应用事业。

  2013年,谌继宗在一次市场调研中发现,一种用于钓鱼线生产制作的共聚尼龙材料,只有日本、德国、荷兰的3家企业在做,国内企业只能高价进口。“国外能做,我们也能做。”在公司支持下,谌继宗于2013年开始参与该项目研发,在该领域一“磨”,就是十年。

  从初期的摸索,到联合科研机构推进产学研合作,谌继宗日复一日地泡在实验室里,倾注了大量心血,该项目也在2015年成为省重点支持的研发项目。

  然而,整个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2017年,该项目首次进行上线试验,结果以失败告终,随之而来的是周围人的质疑和“终止项目”的声音。“尽管有波折,但我还是坚信能做出来。”谌继宗并未放弃,他认真总结经验,成功说服周围人继续推进项目研发。正是他的这份坚持,“磨”出了“国产替代”的研发成果。

  最终,该项目成功通过上线年实现普及化生产,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还成功应用于薄膜、纤维、塑料等领域。这份从“0”到“1”突破背后的坚守,是谌继宗深耕新材料研发应用的缩影。

  多年来,谌继宗主导或参与的项目获授权专利32项。2013年至2018年,他参与的锦纶6超细纤维切片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、高性能锦纶6超光切片产业化项目、高品质聚酰胺6纤维高效率低能耗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等研发成果,获得多个国家、省、市级科学技术奖。

  2022年,谌继宗成为一名市政协委员,他将科研中的严谨态度融入履职,围绕江门发展实际认真建言献策,助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。

  谌继宗认为,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发展,都离不开科技创新,而产学研合作能有效利用高校、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人才、技术、平台和市场等优势资源,是培育创新力的核心模式之一。

  同时,谌继宗在调研中发现,彼时江门存在科研硬件投入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、科研人才潜力未充分挖掘等问题。“其中,我发现许多产学研合作模式里,研发机构与企业对彼此资源和需求了解并不充分,而大型合作项目需要以双方的深入了解作为合作基础,更需要加强双方前期的沟通。”

  对此,谌继宗于2023年以第一提案人身份,撰写了自己的首个提案——《加强区域产学研合作,发挥科技引领作用,促进科研与产业的正向循环》,提出了包括向企业发放“科研消费券”、建立市级常态产学研供需信息平台等建议,通过政策引导或平台工具,提高江门企业与科研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积极性。该提案得到了我市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,具体建议转化为一系列实际成效。

  2024年,谌继宗结合江门在全省率先建设“双碳实验室+双碳产业园”政产学研用融通发展新模式的背景,撰写了提案《关于加强双碳科普,促进双碳产业发展的建议》,相关建议得到职能部门的持续关注。目前,江门双碳实验室科普宣教中心已精心打造逾百场“双碳”主题科普与研学活动,辐射众多粤港澳大湾区及海外青少年。

  今年,谌继宗聚焦我市纺织产业发展,提交了《关于打造国际一流面料基地,促进江门纺织产业升级的提案》,在他看来,江门纺织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,成长出一批全省或全国知名企业,但仍存在多数企业规模较小、分布较为分散的现状,这导致产业集群在产学研合作、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发展制约。对此,他提出加强与周边城市产业链互动、重点支持区域内校企合作、加强企业集群式使用绿色生产技术等建议,在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,提案办理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
  “研发工作让我对行业发展有着本能的敏感,在履职过程中能够发出更加理性的声音,同时,在政协学习履职的过程中,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把握上级部署,并且有更多机会与各行各业的人交流学习,对于自己深耕研发也有着重要的帮助。”谌继宗说,自己将继续在科研路上“磨”下去,也会在履职中发出更多行业“好声音”。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琼ICP备xxxxxxxx号
电 话:400-123-4567 手 机:13800000000
地 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扫一扫关注微信